2010年3月1日 星期一

讀書偶記─談科普書暨科學哲學史


頭痛欲裂,不知為何?也許是睡太久,時差不習慣所致;抑或是唸之數學理論太過嚴謹,索然乏味,大違自我本性所導。純粹數學與工程應用,明顯地我應選後者矣。然世事多總事與願違,坊間「主流」教科書的編寫仍已『公理化系統』為基準;即便多有例題穿插其中,行應用之效,但縱有偏於此,總不離其「宗」也。故偶思緒雜亂、紛雜萬千之時,總是進度難再推進、難再下嚥,無奈至極!

此時隨手拾起一本科學史、科普書籍,沉浸於「巨人」們的偉大氛圍,當是最佳調劑。

益者有三。

可欣賞前人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波接一波的思想浪潮,如浩瀚史詩般壯闊波瀾;更可細細品嚐科學家的愛恨情仇,成長過程跌宕起伏,蓋命運多舛,世俗所不認同也,撫今追昔,喟然長嘆。而學術界的「討論」也引發不同流派的觀點,讓絢爛萬千的世界,加入無數的注腳引領世人;激盪之思想火花,更是令末學讚嘆不已,此乃一益也。

更可反思「主流」課本中的演譯邏輯法,相對映於古人之原始創獲理路,常有茅塞頓開、豁然開朗之感。析言之,正規教程之之編排係按『公理化系統』演譯而成,往往與初學者的知識學習「理路」,發生嚴重的扞格(當然優點亦有,即其圓融貫通的體系,能給予嚴謹的思路歷程,並綻放出冷酷的美。)從而,閱讀科學歷史,觀摩前人的「正常」發現脈絡,此而收開脾醒胃之效,達增進學習動機之目的,此乃二益也。

最甚者乃汲取前人之名言。試想:當代大家匯集畢生功力於「一句」,想必是攝人心神、撼動山河。讓我們欣賞一句耳熟能的千古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舉起整個地球。」阿基米得如是說,如此豪情壯志,羨煞不少在科學領域上孜孜矻矻的學子。再者,「邏輯將帶你從AB,想像力則任你遨遊天際。」二十世紀最偉大科學家之一的愛因斯坦的丰采,至今仍鮮明的活在世人心中,不啻是給象牙塔內的莘莘學子一記響鐘;也讓受邏輯演繹綁架許久的學生,徜徉大自然的奧妙,敞開胸懷,真有「大塊假我以文章」之舒暢。名言引人前進、乘風破浪,用更宏觀、效率的方式開創未來,此乃三益也。

綜上所述,當證明「卡關」時,不妨輕闔書卷,隨手翻閱科普、科學史,低迴吟唱必有偶得。當然未正式進入正式教程內,亦可廣泛閱讀此類書籍,行廣博恢弘之效,綜覽全局之餘,更可理解其發現脈絡,不致落入修課完畢拿到學分,但不知所云的窘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