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翻譯:建構《社會安全制度》的精算師-羅伯特 米爾享壽九十七歲


(譯按:文中提及多個美國政府機構,且事關政治運作,若有翻譯不詳實之處,還請來信指正。)

原文出處:http://www.nytimes.com/2010/02/26/business/26myers.html


羅伯特.米爾於二月十三號,在馬里蘭州的希爾絲毗鄰(Sliver Spring, Md)住所過世,享壽九十七歲。身為精算師他協助建立《社會安全制度》,並將65歲定為美國的法定退休年齡。

「離開的原因是呼吸道衰竭。」他的孫女茱莉如是說。

1934年「大蕭條」時期,米爾意外獲得六個禮拜的短期工作;這是羅斯福政府底下「經濟安全委員會」的方案,旨在協助規劃第一個整合之《社會安全制度》。

這六星期的工作轉變了他的一生,一腳踏入這領域便是數十年。同期更是爭辯的大時代!執政當局的該不該干預「市場」?如何建構合理財務結構的社會安全制度?而精算師主要工作乃衡量風險,當時米爾關注的風險為,政府該如何建構一個財務能自給自足,且能有效「照顧老年人」的制度。

勾登(Jeremy Gold)強調,他的名字和功績,將在《社會安全制度》的歷史上記上一筆。勾登也是名精算師,他活躍在紐約的精算領域,然而針對對如何估算「性別」因素的成本,提出諸多的見解。

國會和羅斯福政府指示,《社會安全制度》需財務自籌,而並不是仰賴政府的投入;亦即資金來源須從工資稅(payroll tax 譯者按:即為保費)和投資盈餘籌至。同期米爾被付予重責大任,以其釐訂「合理」退休年齡;因為退休年齡前須繳付保費,而退休後便支領年金。因此退休年齡是財務健全的重要因子之一。

米爾起初規劃67歲為退休年齡。1935年《社會安全制度》之法案正式通過,而最終將65歲定為法定退休年齡。

「為何是65歲呢?」米爾在回憶錄『半生風華-社會安全制度(Within the System, My half Century in Social security)』中寫道。

針對退休法定年齡的爭議,鐵血宰相比斯麥也為此飽受爭議,即使他並無真正實施。其實,比斯麥1889年創建全世界的社會安全制度,並制定70歲為法定的最低退休年齡。

米爾解釋「選擇65歲的主因是,60歲過於小而70歲又太老了,所以我們取其中間65歲。」

米爾在1947年至1970年期間,擔任美國社會安全局的首席精算師。因他刊在『讀者文摘』中的一篇文章「財政擴張 (expansionists暫譯)」,文中警告執政當局將《社會安全制度》帶往危險、無聲的困境,迫使他辭職抗議。

米爾認為,美國社會安全局過於泛政治化,並在國會中與民主黨共謀,企圖削減尼克森政府的預算。他認為自己為忠貞的共和黨員,但他仍呼籲,精算科學必須保持超然、中立。

米爾至1982年間,以顧問之姿效力於聯邦政府機構,並活躍於國會各項會議。擔任雷根政府首任社會安全委員會主委時,他在「管理和預算委員會」中抨擊委員提案是剝削貧窮族群,不惜用災難來形容該決議,因此請辭抗議。

1983爾被任命為《國家社會安全改革方案》執行機要,這是由葛林斯潘主導的議案,旨在力挽1970年經濟疲乏帶來的嚴重赤字。

由葛老所領頭的委員會拋出了幾項重大議題,例如:將勞工納入社會安全體制下、對給付金課稅等。國會針對部分的提案表決,通過法定退休年齡的調升乙案。詳言之,1960年後出生的美國人,須超過67歲才能領到全額的給付金(benefits)

該項議案替《社會安全制度》的財務健全打了劑強心針,但是在90年代中期,財務惡化的情形再度上演。

米爾於1996年接受《社會安全制度》的歷史學家專訪時說,「對我而言,『私有化』的意涵等同於『毀滅』。」”If it won’t do it immediately, it will do it inevitably.”

(譯按:中間為米爾先生的家族概況,過於繁瑣故略過不譯,敬請見諒。)

米爾認為,1934年「位置上的意外」使他一腳踏入「社會保險」的領域。畢業於愛荷華大學精算科學研究所,他在尋覓工作時遭到困難,所以打算先搬回費城的家中。此時,他忽然收到大學老師寄給所有失業學生的信。內容寫道:華盛頓特區提供一個精算短期工作。

「我主要合格的因素是地理位置。」他笑道「因為我其他的同學都在中西部。」

2010年3月23日 星期二

拜讀元禎兄大作-讀後感

元禎兄你好,我是孟翰,遙想前年還共同在修「生產管理」,英姿煥發、俾倪群雄的印象深值小弟。

針對此事件,我想提供不一樣的觀點,亦即以小弟身處教育部,即真實官僚體制的旁觀者角度,和試圖猜想「當政者」的立場思量。

若有得罪、錯誤之處,望請海涵、指正為幸。

新聞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316/69/2260i.html

目前台灣人口生育率逐年降低,根據內政部統計處資料,97年育齡婦女總生育率只剩1.05,意即每一個育齡婦女只生下1.05個胎兒,如果比照民國87年之數據,下降了0.415。﹝如有分析錯誤敬請指教﹞同時生育年紀25-29歲移至接近高齡的30-34歲﹝34歲以上即為高齡產婦﹞。
小弟未看該數據,故無從評論起;但請標示出定義之集合,俾讀者能精確掌握。並標明引用之母體範圍,普查方式;若為抽樣統計,請標示出信心水準、抽樣方式、誤差區間等之統計資訊。


透過此數據分析,可以發現台灣現在面臨少子/女、高齡化社會,這意味著台灣即將進入勞動人口降低,退休年齡升高等情形,而台灣人扶養之老年人口數亦將增加。

首先,小弟欣賞您面臨少子/這句話的用意,我猜想是要性別平等吧?但倘若往後能發明新的語彙代表孩子,則子/女之排序相關的負面意涵將更趨圓融。再者,您使用上段之生育率下降,似乎無法直接推論高齡化社會的現象,即便有正相關,並不代表因果關係;也有可能是間接因果關係,可用合成函數論之,在此不多贅述。因此請注意邏輯因果論。

而高齡化社會的問題,在精算上稱「長壽風險」,有興趣的話小弟可提供相關拙著。


從聖經之角度觀察,生育是一種祝福,不僅是生命的延續與傳承,更是富足與強盛的關鍵,如同耶和華對亞伯拉罕說:「我必使你成為大國。」由此可知生育對基督教信仰而言,是一個盛衰與否的關鍵。
小弟是無神論者,但是數學之邏輯架構為假設演繹;詳言之,即是給定某些定義、定理,建構出一公理系統,可以說先有信仰,從而推出種種結論,故而頗為弔詭。我尊重聖經之角度,但時空背景皆不相同,撫今追昔似乎不甚洽妥。且何謂大國?何謂興衰?請 指點迷津。


政府為推動人民生育,欲從事以往的口號宣導,便以百萬為誘因促使人民提供口號宣導生育,但此種作法有本末倒置之嫌。目前生育率降低之主要問題,經濟部分仍是主要原因,即便現今台灣已進入雙薪家庭,且兩人所得甚至高於以往父方工作之收入,但實際上由於薪資未調整、物價上漲等因素,目前台灣即便雙薪家庭亦難以應付養育孩子之問題。

聲明在先,我並不是為政府之政策護航,竊試圖以旁觀者的角度觀之。

假設口號宣導、宣誓對於整體推廣行銷有疑義,則上至總統宣誓就職,下至菁研營開訓皆有此儀式,那麼,我們所做所為不是本末倒置?故依反證法,可證此假設為偽,亦即上揭活動對整體推廣無疑義。

再者,因口號有其重要性,可使人民易於了解施政目標;同理言之,企業選取一簡潔有力的話語,能使消費者更易認同該品牌。因此口號實非癥結本質。

目標確定出來,精神喊話、士氣提升後,針對後續的推動事宜才有討論的必要。竊以為多數人的「劣根性」使然,加上選戰考量之類種種因素,方案夭折事屬常態(非統計學之常態分配)。加上媒體炒作,從而人民心中刻板印象為「只會喊口號」的表面假象,且難以抹滅。

而針對生育率低糜之主因,小弟能力所即,無法精確建經濟數量模形,進而解釋之。因此不便畫蛇添足。

故筆者認為事實上問題並非政府推廣不彰,實際問題應是經濟、社會福利、教育等層面影響,如僅以口號進行宣傳,似乎僅是政府秀場的行為,並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口號對於生育僅是隱藏性的推動因素,而非實際提高生育率之必備要素。

根據上段小弟的推論,元禎兄該段並無真正抓到主政者的角度,流於一般民眾的情緒化見解。小弟強調,口號並不是問題,如同上戰場前士兵需要鼓舞、振奮;問題有很大的主因在媒體的生態使然,試想:你是報社主編,號稱擁有第四權的傳播王國,在娛樂主義夾殺、報紙老闆施壓閱報率、政府層峰關切、廣告業主的殷盼,以及「庶民」閱聽大眾…大多早已出賣靈魂,向資本主義獻身。故而大多人只會獲致片段、簡潔、帶有功利主義的媒體資訊。

細節的部份,不說也罷。元貞兄如此有志之士,實不需隨之起舞。


此外,台灣應改善者應為整體體制因應問題,而非透過單一政策可以解決,應從經濟、社會福利、健康政策﹝例如從墮胎率下手﹞、教育﹝教導生育對國家之影響﹞等方面著手,甚至是最空泛的國民情操﹝讓人民認同國家﹞皆為能努力之方向。
同意,下回我們可來研究細節部份。


以上是筆者淺見,或許透過多方協調,始能解決問題,而非僅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片面處理,否則僅創造出空泛的口語,也僅是浪費納稅人的付出,更遑論實際上對社會的幫助。
只問一問題,為什麼會這樣?


PS.
從政策協調上,一定會有其困難性與組織架構僵硬、機關溝通等問題,但淺見認為並非據有問題或困難即代表不可行或無法達成。畢竟最重要的關鍵是解決問題而非不看問題!﹝但同時筆者亦於某程度肯定過去政府所做的一切建設﹞
冀望我們過5年後還有如此「豪情壯志」。
Chris

歸結上述,並撇開「口號」之問題,您其他的想法竊大抵認同。

事實上,小弟初入教育部之時也跟您一樣,抱著滿腔熱血,想要貢獻一小小心力;但是諸多原因繁陳,也算敗陣多場,待往後有機會見面慢慢述及吧。

(以下小弟班門弄斧,還請指點。)

華人社會對於「人和」極為重視,且政府施政須有法可憑,加上封閉的官僚體系,見最近的3%丙等下限可知端倪,使人的「另ㄧ面」曝露無疑。因此該新聞不是頗為「正常」嗎?

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愛情假設檢定-淺探法律與統計

一風姿綽約的淑女年方二八,外表秀色可餐,兼之長髮飄逸、面容姣好、水汪汪的眼睛柔情似水;內韻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且出得廳堂、入得廚房。

可想而知,追求者將如過江之鯽,慕名而來。此時我們不禁為這位女生擔憂萬分,憂心如何挑選如意君呢?

星座占卜、請媒人婆相親、擲骰子比大小、請姐妹淘鑑定?以上都是好方法,但是本段主題為統計學,總得扯上一點關係,對讀者才好交代。

想像一下我們是那豆蔻年華的女子,面前有一「連」的男朋友候選人。

此時定神心寧,千萬別被眾多男士的「豬哥樣」嚇壞了。回想統計學的假設檢定精神,深吸一口氣,讓我們一起思量:

假設這些豬哥只有兩種可能,「真心」愛我,和不「真心」愛我;因此我們可以有以下推論。

先假設第一位男士不「真心」愛我(H0),反面來說他「真心」愛我(H1);則根據他對我的表白、送prada最新包包、開法拉利接送我上下學、晚上送宵夜餵食我等等愛慕跡象,又因根據不「真心」愛我(H0)的假設,他的所作所為都是很常發生的(機率相對大,誰叫我條件這麼好XD);簡單來說,這些都是很膚淺的追求手法。

所以沒有感覺讓我去接受他、去愛他,換句話說,「真心愛我的證據不足」。因此,無法推翻他不「真心」愛我的假設(H0),只好接受他是原始架設的樣子,亦即不「真心」愛我(H0)

因此可以說他是情場騙子….

想者想著,內心生氣,一腳就把他踹飛。

此時整「連」的男士開始騷動、鼓譟、因為少了一個競爭對手,他們被相中機會提升了(條件機率的概念,在此不多贅述)。可是又聽到剛剛的失敗者說:「這個女生好奇怪,都說一些我聽不懂的術語,一下H、一下統計量、一下把我不推翻,真的是有邪門到!」

大家聞言後,想想也有道理;假如我以後的老婆美雖美矣,但是個性怪里怪氣,整天要檢定我,檢定別人,乾脆放棄好了。遂大半人拔腿而跑,剩下幾個小毛頭在觀望,見人越來越少,大勢所趨便按耐不住,紛紛離去。

場面頓時冷清許多,剩下的不是有志之士,便是自咐統計還學的不錯(請報名孟翰家教班-亂入)

女子哀怨心想:「孟翰兄,教的方法太困難了;難怪把他們的都嚇跑了(),看來我注定要守寡一輩子….哭哭。」

欲知到底花落誰家?下回揭曉。

法律的「無罪推定原則」

事實上統計檢定的精神,類似『法律』的「無罪推定原則」,我們只先討論其邏輯概念,因其影響的社會層面太廣、太深,小弟能力不足,故暫先不在本文論述範疇。

我們先回想風華絕代的女子的情形(口水別流下來了..)

假設1:豬哥不真心愛我類比「被告無罪」

假設2:豬哥真心愛我類比「被告有罪」

簡言之,最先的假設總是比較「保守」,而其對立的假設通常較為「激進」;也可分別想像為右派和左派。

而為什麼假設的順序是如此呢?

因愛情很重要,總不能隨便亂愛上人,所以總要有所保留,故起初假設他先不愛我;第二個假設才是他愛我,愛情如火阿….

而法律的部份則稱「無罪推定原則」,其來源博大精深,大抵為保障人權所設。

我們試看看其邏輯陳述:

假定被告為無罪(H0),反之則被告有罪(H1)。故需找到證據來證實被告有罪,在本例中檢察官會竭其所能收集罪證,試圖用收集到的證據去推翻無罪的假設(H0)。倘若成功後即接受被告為有罪之假設H1,因為已經推翻掉無罪的假設,因此被告有罪。反之證據不足的話,則接受原來的無罪假設H0,因此被告無罪。

不會太難是吧!

統計學之假設檢定

讀者對假設檢定的概念應有初步的認知,但必須注意的是,真正社會並無如此簡單,可以用二分法判別。愛與不愛有那麼絕對嗎?何謂「純好人」、「純壞人」呢?

因此我們可以導入量化的觀念,用「機率」當基礎,來「理性」判別好或壞、愛與不愛。這觀念就是統計學所稱「假設檢定」。當然可放諸任兩種對立的事物。

謊言,該死的謊言,統計數字英文Lies, damned lies, and statistics)。

客倌應可體會美國著名文豪-馬克·吐溫的感受。

2010年3月18日 星期四

陰風怒號(下)

機率與統計

收穫豐收且振奮人心的一天。回顧大學時期修的『高等統計學』,由於博聞強「記」輸人ㄧ截,加上資質駑鈍、並無刻苦用功體會,從而考試成績始終低落。但今日閱畢『統計學導論』(莫爾之科普書中譯本),其淺白易懂的文具、流暢的筆觸,佐以貼近人心的例子(大多以美國社會為主),勾勒出深藏在數學符號後的「概念」。

相對照於理論推導之課本,實有茅塞頓開之效。詳言之,統計學的假設檢定概念係根據「區間估計」而來。析言之,先給定一基準(H0,如母體平均數),在伴隨一對應基準(H1,如母體平均數),從而可得其抽樣分配。再根據樣本所抽出之統計量,再給定的信心水準下,與H0之抽樣分配,判決否定H0之「證據」強否?



舉一個簡單生活化的例子,雖然細節無法精確類比,但精神大抵相同。

有一位風姿綽約的淑女年方二八,外表長髮飄逸、面容姣好、水汪汪的眼睛柔情似水;內韻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兼之出得廳堂、入得廚房。可想而知,追求者如過江之鯽,慕名而來。此時我們不禁為這位女生擔憂萬分,憂心如何挑選如意郎君呢?

星座、相親、占卜、擲骰子、請姐妹鑑定團品評?以上都是好方法,但是本段主題為統計學,總得扯上一點關係,對讀者才有交代。

想像一下我們是那豆蔻年華的女子,面前有一「連」的男朋友候選人。

此時定神心寧,千萬別被眾多男士的豬哥樣嚇壞了。回想上述的假設檢定精神,深吸一口氣,讓我們一起想:

假設第一位男士不「真心」愛我(H0),反面來說他「真心」愛我(H1);則根據他對我的表白、送禮物、等等表達跡象(檢定統計量),且根據不「真心」愛我(H0)的假設,他的所作所為都是很常發生的(P-value),簡單說,都是很”菜”很”膚淺”的追求手法(該手段(點)未落在拒絕域上)。

所以沒有感覺讓我去接受他、去愛他,亦即證據不足無法推翻他不「真心」愛我(H0),只好接受他是原始架設的樣子,亦即不「真心」愛我(H0),因此可以說他是情場騙子….

此時整「連」的男士開始騷動、鼓譟、因為少了一個競爭對手,他們被相中機會提升了(條件機率的概念,在此不多贅述)。可是又聽到剛剛的失敗者說:「這個女生好奇怪,都說一些我聽不懂的術語,一下H、一下統計量、一下把我”不拒絕”,真的是有邪門到!」

大家聞言後,想想也有道理;假如我以後的老婆美雖美矣,但是個性怪里怪氣,整天要檢定我,檢定別人,乾脆放棄好了。遂大半人拔腿而跑,剩下幾個小毛頭在觀望,見人越來越少,大勢所趨按耐不住,紛紛離去。場面頓時冷清許多,剩下的不是有志之士,便是自咐統計還學的不錯。

女子哀怨心想:「孟翰兄,教的方法太困難了;難怪把他們的都嚇跑了(誤),看來我注定要守寡一輩子….哭哭。」

欲知她到底花落誰家?結局下回揭曉。


事實上統計檢定的精神,類似法律的「無罪推定原則」,我們只先討論其邏輯概念,因其影響的社會層面太廣、太深,小弟能力不足,故暫先不在本文討論範疇。

假定被告為無罪(H0),反之則被告有罪(H1)。故需找到證據來證實被告有罪,不精確來說,可將證據類比於抽樣統計量,在本例中,用該證據去推翻無罪的假設H0,亦即接受被告為有罪之假設H1。倘若證據不足,則接收原來的無罪假設H0,因此審判被告無罪。

陰風怒號(上)

陰風怒號,暴雨滂沱;天空灰濛濛一片,大地似乎也為之感染,漆上一片片淡淡的哀愁。反觀我的內心是舒坦、愉悅的,在五天的工作後,得以偷得浮生半日閑,閉目沉思、沉澱心靈、洗滌塵囂的俗事。思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隨拾書籍,沉淨於那文字中的「理想國」,咀嚼人文的優美辭藻,品評數學符號背後下的完美。文理交會之際,更顯自我渺小,如浮游般苟活於世。『我們是會思考的蘆薈』,西方哲學家如是說;伴隨著書內的大千世界,時而沉吟低唱,時而思緒飛翔,時而休憩駐足。

喜氣洋洋不可自拔,人生一大樂事耶!性靈充足飽滿,莫過於此。

英文

『一日之計在於晨』,散步於舊國防管理學院旁的林間小道,鳥鳴啾啾;耳聽的是「BBC LEARNING ENGLISH」,接受語彙、片語、句子、段落的強化深固,隨著主持人的話語反覆覆誦(Shadowing)。日有斗進,望早日能跟以英文為母語之士,兩無隔閡。

微積分

本日進度係從高斯函數之連續性做起。詳言之,考慮ㄧ定義域在實數系的函數f(x),倘若x=n(n屬於z),則x=n;若n,則x=n。然考慮其連續性,因xn上極限不存在,故根據連續性之定義,我們說xn上皆不連續,亦即在n外連續。我們再來考慮高斯函數的導數特性;知可微分函數必需連續,因高斯函數在整數點不連續,從而高斯函數在整數點不可微。

題型變化萬千,然萬變不離其宗也;只要掌握住定理觀念、輔以幾何圖形直觀式理解。練習也饒有興味,遠枯燥耶。然肇因於參考書編排之目的,吾人不免俗機械性之練習,對考題的方式漸為熟捻。但副作用也漸漸顯象:倘若只顧及「套用」,而無深切思考,那麼考完試、應付完階段性任務呢? 值得提醒自己!

2010年3月11日 星期四

給95級松江伏石厥的一封信

松江對我而言,是個獨特回憶的地方;松江伏石厥95級對我更是意義非凡。

大學有四分之三的時間在松江生活、玩樂、成長;而其中更是花費眾多的精力,與各位打拼、嘻笑、悲傷。

第一次參與女性「眾多」的社團,第一次在值班時睡覺被抓包,第一次被住民「連續」投訴(順道破了紀錄),第一次承辦活動當總召,第一次期末檢討會墊底(謝謝大家仍包容我,或是懶的理了~),第一次用「眼睛」清水溝,第一次看到眾多女性為一個男人哭泣(柏慶好酷!)

好多好多的第一次,悲歡離合總時有。也許我們不經意的回眸一盼,仍可使心窩甜甜低、暖暖低。

時光苒荏,雖以事隔多年,趁著年輕記憶力還可以,小弟想把深藏在內心的一些話,跟各位老夥伴傾訴:

紫茵:還記得你留給我ㄧ張小紙條嗎?它提醒我值班時的「眉眉角角」,告訴我要工作要認真、對待人有友善。從那時候該張小紙條留在我的行事歷上面(白白的行事曆..),至今還在。

大呆:雖然你像是酒肉朋友,但我還是很欽佩你的作風,如此的放蕩不羈,羨煞多少的少女情懷….。記得下次中路救ㄧ下。

小卓:別再看天線寶寶囉!單純的你,總是帶給大家歡樂和驚喜;就像在我們宜蘭出遊時,在我手機掉在湍急的河水時,「適時」的吉人天相撈了出來…(花了我3500修手機= =)

苡瑄:多愁善感的你,對自己要求很高,敬業萬分,但偶而放鬆是必須的喔!同為財精系的我們,可以一起來切磋、擎劃未來!

海天:C-E-O,總是對自己的目標很明確,令小弟佩服不已;高超的交際手腕、處事技巧,也是令李某人望塵莫及的(遙想大ㄧ時的國文課期末考,小抄的境界著實令人驚豔)。冀盼飛華騰達之時能多多提拔阿!

湘絢:很謝謝你在我當總召時的付出,小秘書真的遠超出主管的期待,謝謝。再者,常看你值班時認真念英美法,相較於我的不認真,真是慚愧萬分。

惟慈:感謝你欣賞我的騎車技術XD,出去玩總是指定小弟當「坐騎」。且開會時,每當看你總是對案由、議題認真審視,並有其過人精闢之見解,令小弟大開眼界(其實我都在旁邊劃圈圈拉)

俊詠:有點神經質的學長,雖然沒有幫你追到女生。但你還是不計前嫌的指點我數學,但因小弟資質駑鈍,無法領略之一二,遺憾之致(事關追學姊的事…)

映如:謝謝你幫我當槍手,寫我的保險學作業()。當我工作時運到困難、瓶頸時,總是不吝指點,讓學弟點滴在心頭,但有時還是會邊打哈哈,邊跳走啦= =

宜芯:很有緣大四之菁研營又同為學員。然你總是不改其色,對小弟針砭有方;小弟醒醐灌頂之餘,獲益極其良多,實收茅塞頓開阿!(但有時自尊心還是沒堪耶”XD)

柏慶:思考縝密的你,常有發人省思之語;跟你細談之後,才發現很多都是空砲= =。謝謝你在連世紀,發兵來救我,但下回可以快一點,我差點就被滅國囉~哈。

壓軸

朱玉學姊:當我在「叛逆期」時,循循善誘、悉心指導,絲毫無厭惡之意(有時還是會領略到學姊的怒吼啦!),讓我在犯錯、試誤中成長。大恩無以言謝(擬以身相許,但怕被一堆人打),往後小弟能力所及,儘管吩咐。

總歸來說,很謝謝各位老夥伴的包容與支持;使小弟在良好的氛圍內成長、茁壯。

謝謝。

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

翻譯:退休計畫期刊(RIJ) -消除寡婦的不確定感

概括而言,女性確實活的比男性長。陽光普照的佛羅里達州,一名寡婦述說她的近況,「在這個世道,找到一個好男人真的很困難。」他的徵友條件是:男性、超過85歲、可以在晚上正常的開車。

眾多的統計研究皆支持此論點。62.57%的社會福利金發放對象為女性;而到了85歲,該比例增為69%之譜。根據2005年美國生命表,92歲時女性與男性之比達到21

一般來說,婦女比她們的丈夫多活7歲,因為通常嫁給比他們年紀大的人。除此之外,在65歲時,婦女的平均餘命比丈夫多了2-3歲,即平均餘命19.717.0年。

對大多數的婦女而言,長壽不再是幸運的象徵,甚至是「災難」,或至少是個「試驗」。長壽風險使婦女有很高的機率在晚年孤單一人,而且大多貧窮、需要醫療看護。

針對退休婦女,還有個專有名詞來形容他們的困境,「配偶死亡風險」、甚至稱作「寡婦風險」。而且該風險顯然地被低估,只有43%退休者考慮或想過,「假若我的配偶死亡後,我如何才能維持現有的生活品質?」

美國精算學會的精算師安娜(Anna)強調,我跟其他人很擔心寡婦沒有把足夠的精力花費在退休計畫上。

第三期退休計畫期刊(RIJ)內的財務風險文章談及,我們將焦點放在「老化過程」和「性別」。安娜指出,有很多種方法可以協助寡婦,但是夫婦倆需要改變社會福利的契約內容;最重要的是,成功的退休規劃,完全取決於長期且持續不懈的理財。

待續…

2010年3月1日 星期一

讀書偶記─談科普書暨科學哲學史


頭痛欲裂,不知為何?也許是睡太久,時差不習慣所致;抑或是唸之數學理論太過嚴謹,索然乏味,大違自我本性所導。純粹數學與工程應用,明顯地我應選後者矣。然世事多總事與願違,坊間「主流」教科書的編寫仍已『公理化系統』為基準;即便多有例題穿插其中,行應用之效,但縱有偏於此,總不離其「宗」也。故偶思緒雜亂、紛雜萬千之時,總是進度難再推進、難再下嚥,無奈至極!

此時隨手拾起一本科學史、科普書籍,沉浸於「巨人」們的偉大氛圍,當是最佳調劑。

益者有三。

可欣賞前人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波接一波的思想浪潮,如浩瀚史詩般壯闊波瀾;更可細細品嚐科學家的愛恨情仇,成長過程跌宕起伏,蓋命運多舛,世俗所不認同也,撫今追昔,喟然長嘆。而學術界的「討論」也引發不同流派的觀點,讓絢爛萬千的世界,加入無數的注腳引領世人;激盪之思想火花,更是令末學讚嘆不已,此乃一益也。

更可反思「主流」課本中的演譯邏輯法,相對映於古人之原始創獲理路,常有茅塞頓開、豁然開朗之感。析言之,正規教程之之編排係按『公理化系統』演譯而成,往往與初學者的知識學習「理路」,發生嚴重的扞格(當然優點亦有,即其圓融貫通的體系,能給予嚴謹的思路歷程,並綻放出冷酷的美。)從而,閱讀科學歷史,觀摩前人的「正常」發現脈絡,此而收開脾醒胃之效,達增進學習動機之目的,此乃二益也。

最甚者乃汲取前人之名言。試想:當代大家匯集畢生功力於「一句」,想必是攝人心神、撼動山河。讓我們欣賞一句耳熟能的千古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舉起整個地球。」阿基米得如是說,如此豪情壯志,羨煞不少在科學領域上孜孜矻矻的學子。再者,「邏輯將帶你從AB,想像力則任你遨遊天際。」二十世紀最偉大科學家之一的愛因斯坦的丰采,至今仍鮮明的活在世人心中,不啻是給象牙塔內的莘莘學子一記響鐘;也讓受邏輯演繹綁架許久的學生,徜徉大自然的奧妙,敞開胸懷,真有「大塊假我以文章」之舒暢。名言引人前進、乘風破浪,用更宏觀、效率的方式開創未來,此乃三益也。

綜上所述,當證明「卡關」時,不妨輕闔書卷,隨手翻閱科普、科學史,低迴吟唱必有偶得。當然未正式進入正式教程內,亦可廣泛閱讀此類書籍,行廣博恢弘之效,綜覽全局之餘,更可理解其發現脈絡,不致落入修課完畢拿到學分,但不知所云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