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係以書摘的分類,依序闡述小弟淺見。
I. 開拓視野
1. 跌倒就站起來:常有人說,「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我認為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每個人的學習方式、天賦、生活背景等條件不盡相同,然而台灣的制式教育大多只有一種評量方式,即筆試。舉例言之,某甲不擅長”考”數學,某乙”考”英文時文法題永遠都錯誤,這些人在學習過程中倒盡對知識的胃口,往後的生涯之路也會少了某方面的體悟;更甚者在台灣社會,就被定型標籤邊唾化。故此曾志朗院士說的好「從這裡跌倒,就從別的地方站起來。」您找到揮灑人生的舞台了嗎?
2. 在不確定中保持自信:世界本混沌。統計學主要分敘述統計和推論統計,分別為從大量資料抽絲剝繭,進而得到有用的訊息,佐以決策;和從某現象之部分群體推估整體的方法,對一般社會科學幫助很大。然對部份人生種種,多先有質化再量化,因而多接觸新的事物,即
3. 區分公私生活:以小弟服役的教育部說起,因為所有的役男皆集中住宿,且平常服勤時皆有接觸聊天。故觀察來說,大部分的人都採取「公私分明」,我猜想是因為中央機構動輒得咎,媒體記者就在旁虎視眈眈,非常容易成為眾矢之的,故對同仁要求極為嚴格,處事作風多保守謹慎。簡言之,表面功夫需做的滴水不漏,用層層禮節、官腔武裝自己。但一下班後,多數人皆判若兩人,在此不多贅述。故此小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我在上班的時候還是會偷耍白爛啦,哈哈。
4. 大致同「乙」點,最近很紅的「理盲」,竊可分析為下,讀人文社會的人面對滂沱氾濫的社會,需輔以科學素養,處事才有所依據;反之讀自然科學的同胞們需以較柔軟的角度看事情,才不流於枯澀乏味。針對小弟的論點 請各位同學惠予卓見。
II. 管理自我
1. 放下身段,親近員工:我認為適時的表現即可。
2. 校友聚會:此點的話見仁見智,倘若為風險偏好者加上事業有成,參加聚會乃拓展自我的絕佳時刻;反之,風險趨避者加上保守個性使然,在家韜光養晦實乃上策。我個人的處世法則,內為「努力做好自己」;面對外在指教則為「寵辱不驚」。因此只是一個老朋友的聚會,人比人氣死人,何必想的那麼複雜呢?
3. 用新的眼光看自己:新聞報導常對某些職業如:軍人、公務員、公眾人士、學者專家等,投以高道德標準。舉例來說,報導軍人喝花酒、擅離職守、違法亂紀的行為,但捫心自問,假若我們當下遇到誘惑、鼓動,我會真的把持的住嗎?但身處是非之位,當會被放大鏡檢視,無可厚非,似乎要檢討的是制度面/文化面的問題?
4. 明星與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並參閱
III. 領導他人
1. 員工不只是個數字:以小弟所在的教育部為例,我以為該觀念可對比於「學生不只是名次(分數)」。以本部主管而言,最簡單(我認為也最不負責,最偷懶)考核活動、成效等的方式,即訂定所謂的量化績效指標,把所有現象分數化、給予等第、看金銀銅牌等等。然引發許多爭議的原因,歸根究底的原因乃「人」本身就無法量化,因此得到的「成績」參考價值為何?值得深思。關於此點小弟認為可師法芬蘭,參見
2. 以下我將「賦予期待,激勵下屬,和正面思考」,做簡單的統合意見分享。孫子兵法有云:「為將者,智信仁勇嚴」。劉邦初入咸陽之時,便跟民心浮動的居民們訂下約定,即約法三章的由來,果真軍民聞後皆拜服;即以「信仁」為本,輔賦予高度期望之成功案例。然激勵下屬,地形篇曰“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用在企業內的主從關係再貼切不過。三國演義中空城計更是一絕妙典故,充分體現了「智勇嚴」之綜效;孔明臨大敵而不懼乃勇,籌劃出空城計乃智,令士卒百姓一切如常乃嚴;假若無正面思考,依兩方之懸殊,蜀必敗戰無疑。
IV. 建立原則
台大天
回到主題,小故事大啟示,原則法則須自己明辨創立,如此才有資格引領群雄航向未知的海洋。
在往後的旅途上,冀望能跟各位攜手奮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