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31日 星期日

梵谷特展有感

“One may have a blazing hearth in one’s soul and yet no one ever to sit by it.

Passersby see only a wisp of smoke from the chimney and continue on the way

在靈魂的一角可能有著一座燃燒著的火爐,然而無人前來取暖;過客只瞥見煙囪的一抹輕煙, 又匆匆繼續他們的旅程

文森.威廉.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


2010/1/30氣候宜人涼爽,偕女友winnie參與此次歷史博物館的盛宴─燃燒的靈魂·梵谷特展。

聲明在先:本身毫無藝術慧根,學校時期的美術功課,皆是左右的同學代勞,小弟則以數學作業回報。然對於服裝時尚品味也是如此,從小到大的治裝重責,往往都交由母親與女友購買,本身便欣然穿之。對我來說,「實用性」通常擺在第一順位,其它的因素則馬馬虎虎,別特別突兀即可。有好處、有壞處;發生很多趣事,醜事也不少。在此因跟主題無甚相關,不多贅言。

回到歷史博物館。深吸一口氣走入主展場,為一棟古色古香的中國古建築,映入眼簾的是雕龍畫棟、揮灑淋漓的字畫;聞到的是陳年老木的芬芳,香氣逼人。拐個彎,來到的是一三坪大小的入口大廳,極簡風格的展廳,點綴著梵谷的大作,不特別突出也不搶鏡,適得其所。

與女友商量後,便租借了11點鐘的定時導覽。等待的同時,我便把事前準備的相關資料取出,沒想到卻被女友吐槽,「這些我之前在圖書館都看過了。」讓小弟折服不已阿。

11點鐘一到,一群人簇擁著講者,展開了梵谷的巡迴之旅。

講者為了顧及像我此般的「藝術文盲」,特別講解畫作的基本賞析、好壞區別,諸如:構圖的主題、對比的強弱、質感的呈現、景深的表達等,兼穿插解梵谷當時作畫的心境、遊歷經驗、各地風土民情,讓觀眾有如親臨現場,目睹梵谷臨摹,浸淫於跌宕起伏的靈魂。

本次的展覽係依畫作年份依序展出,可一窺大師的蛻變歷程,當然想要欣賞大師巨著的客倌們,也可直衝最後南法奧維時期的展區。但我個人偏好欣賞其成長過程,從素描、速寫、版畫等黑白青澀作品,交織的正是梵谷本人的辛酸血淚史;從失戀、生意失敗、入學被拒、無人賞識、漂泊流離。

以一個正常人的標準,他簡直是無可救藥。但,這就是「梵谷」。


“Painting is a faith, and it impose the duty to disregard public opinion.

繪畫是種信仰,不在乎世人的意見是其必須肩負的使命。


這句話震撼我心靈,不斷再我腦海裡盤旋。做學何嘗不是如此,假若依附著考試或目的的唸書,那念出來的東西倒底為何?是屬於自己的嗎?抑或是人云亦云的膚淺知識?

事實上,梵谷早年的作品多繪畫社會底層的農夫、礦工、漁夫等。他多採以暗色性的色調,隱而不晦的傳達他的理念。我認為「終極人道關懷」,正是他想在那大動盪後工業資本時代,精確地對剝削、奴役的社會底層人怒吼;但相對於普羅大眾而言,終究是不討喜的。其中我喜歡一副畫是漁夫的畫像,形容枯槁的雙頰凹陷,帶著經歷風霜摧殘過後的粗糙皮膚,但是炯炯有神的雙眼,似乎訴說與大海搏鬥後的倨傲。可是真實的意象更是難以言喻。

而在巴黎時期,受到日本浮世繪的影響,抑或我猜想巴黎本是熱情洋溢、色彩繽紛的城市。畫作漸而明亮、色調大膽、構圖更顯恢弘。如今膾炙人口的許多畫作,大多是出自於此時期。當我看到「普羅旺斯的林間路」,當下被震懾住,久久不能忘懷;其意境之高,以我凡夫俗子之輩所能領略一二。


“I dream of painting and then I paint my dream.

我夢想著繪畫,我畫我的夢想。

但是夢想總是落於現實之後的。他最終鬱鬱不得志,在麥田舉槍自盡,結束了他37年短暫的人生,也留給後人無數的追尋。

後記:最終不免俗的要逛逛(其實被強制的,因其展場路線就是如此)周邊商品區,winnie買了一些印有向日葵小花、等等名畫的文具、小物。閑逛的同時,時而喜上心頭,看著她滿足而喜悅的神情。

我心想,夢想就從身旁,簡單的幸福開始吧!

2010年1月28日 星期四

工作日誌2010/01/28

工作日誌2010/01/28

1.送文時因為辦公室相隔兩地,所以可以走出去透透風。我就拿著obama的勝選夜講稿邊走邊念,朗讀的同時,不自禁的熱血沸騰,隨著排比的段落、層遞的漸強語氣、高低起伏的戲劇張力,真乃文字的力量!

以下的話我非常喜歡,也深受感動!好像要被同化成美國人了XD

we are, and always will be,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我們永遠都是美利堅合眾國。

And to those Americans whose support I have yet to earn – I may not have won your vote, but I hear your voices, I need your help, and I will be your President too.

還有那些我尚未贏得支持的美國同胞們:我或許沒有贏得各位的選票,但我聽見了各位的聲音。我需要你們的幫助,我也會成為你們的總統(拉高成肯定強硬語氣)

And to all those who have wondered if America’s beacon still burns as bright – tonight we proved once more that the true strength of our nation comes not from our the might of our arms or the scale of our wealth, but from the enduring power of our ideals: democracy, liberty, opportunity, and unyielding hope.

那些質疑美國的燈塔是否依舊閃耀的人們,今夜我們再度證明美國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堅甲利兵,也不是來自於國富民強。那力量是來自於我們的信念:民主、自由、機會和絕不放棄的希望。

學習他演講的陰陽頓挫、手勢、肢體動作更是一絕。

對於想學英文的同胞們,五顆星推薦!

參見:http://www2.myoops.org/main.php?act=course&id=498

2.最近很夯的教育部游泳池議題,外界炒的沸沸揚揚的同時,部內的氣氛也特別凝重。

而今天,小弟真正參與了這場盛會,用我破破的精算背景,幫忙規劃了3030(3000000000共有90= =)的財務規劃,想當然只是把財管NPV的那一套包包裝上去,根據我的模型推估後,竟然npv=62億多耶。

過幾天再來用真的精算模型好了,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計畫;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阿」。

(淺譯)精算的發展潛機:安德魯先生於標準普爾(S&P)

Actuaries Advancing Beyond: Adrian Pask, Standard & Poor's

By Wei Zou Ang

安德魯先生是S&P的助理董事(associate dirctior),放諸四海S&P是當今財務界的專業評等機構,公認的重要一環。取得杜蘭大學數學和經濟學位後,他在Milliman公司展開了精算生涯,接下來到了S&P擔任信用分析師。以下的對話談及了安德魯先生在S&P的工作歷程和現況。

http://www.soa.org/library/newsletters/the-future-actuary/2009/spring/fut-2009-spring-ang-02.aspx


Wei:可以請您描述一下S&P嗎?

AdrianS&P是當今財務界最重要的信用評等機構,主要的業務包括了:獨立信用評等、指數服務、風險評估、和投資數據研究。我們的獨立信用評等富有前瞻性,且是財務界最重要的指標之一。簡單來說,信用評等就是對信用風險下註解!S&P的評等是對簽署者(貸方)的償債能力作解釋,舉例來說:在一定的期程內檢驗公司或州政府,係針對機構的簽署者提出評估。信評也評估擔保品的信用風險,像是公司債卷、美國市政債卷、以及違約可能性分析。

Wei:您在S&P負責哪塊業務呢?

Adrian:我身在評價保險公司的小組內,擔任助理董事(associate dirctior)。我們藉由基本信用分析,診斷保險公司的償債能力(creditworthiness),其中指標包括:分析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和營運模式(metric)、總體經濟情勢、市場及產業環境,進而求出違約(破產)之可能性,而適當的評等便是架構在此分析上。我們對極強償債能力的機構或政府,通常賦予”AAA”A等級,這包跨藍籌股或有力政府等。然而接續的等級為”AA””A””BBB”以此類推。就像你個人的信用,越高的公司信用評價越高,對於要借貸的籌碼變越大,這對保險業尤其重要。

身為助理董事(associate dirctior),我有兩個角色:主要分析師及信評委員。當我處在分析師的角色時,我與保險公司的層峰階層會談,討論其財務風險及營運風險等,最後我將意見交予信用評等委員會,而信評會是由一群資深分析師組成,最終我們將決定該保險公司的評等等級。此外在委員會中,我們會互相檢視各分析師的意見,這對我、對大家的最終評等有決定性的影響。

Wei:可以請您分享,大學畢業後職場之路嗎?

Adrian:我畢業於杜蘭大學經濟系和數學系,學術的訓練提供我絕佳的基礎,去面對精算的挑戰。我在Milliman公司展開了精算生涯,工作與精算考試並行下,共約待了6年半的時間。我主要工作是傳統精算,諸如:定價、(valuation)去相互化(demutualization),但也有做非傳統精算工作的事情,像是軟體研發、機構償付設計(agent compensation design)等。同時間,我還在康乃狄克大學和ING,教授壽險財務和策略。接下來,我到另一家評等機構─Moody創投,擔任助理分析人員,主要負責保險公司的評等,而且協助經理階層,建構當時新的資產科目─非經營性準備金(UL redundant reserves)。爾後我到了紐約人壽,我從日常的營運中,學習到很多好的點子。18個月後,我決定轉換跑道至評價行業,所以加入了S&P並擔任助理董事(associate dirctior)一職。守護者壽險公司(Guardian)、西北共同基金(Northwestern Mutual)、和全美保險公司(Allstate)皆是我負責分析的標的,同時間,我也對壽險行業的結構性科目(structured transactions)進行分析。

Wei:談談您轉換跑道的經過?

Adrian:我被兩點特色吸引。其一是有機會以遼闊的視野,綜觀保險行業的全局;再者,我可以分析保險業最夯的議題。精算師通常注重於訂價,建模等細節;而反觀分析師,可以做全面保險業的審視,我更可以了解左右定價、建模等因素的深層原因,更可以了解總體經濟面的影響。此外,我有絕佳的機會跟保險業的層峰人士互動,與CEOCFO討論公司的財務健全,和市場的波動;這是非常難得的體驗。我擁有精算師和分析師的雙重身份,所以針對欲投資的公司標的,更能協助投資者和保戶們,分析其風險並做決策。

Wei:分析師擁有精算背景的助益?

Adrian:我在Millman和紐約人壽的工作經驗,即是對保險公司營運的深刻體悟,對S&P我負責的業務上有直接的幫助。我可以洞穿保險業的精算模型和其營運狀況,進而分析其信用評等。身為信評行業中少數的正精算師(FSA),不管是基礎的精算假設抑或複雜的評價原則,可以用精算師的觀點去審視問題。再者,嚴謹的精算考試過程、跟數字打交道的經驗、處理複雜模型的衝勁,醞釀我獨特的「精算直覺」。

Wei:談一下精算的前景吧?

Adrian:我希望能有更多的精算師,投入教育大眾的任務,尤其是在個人理財和長期財務規劃方面。以最近的金融海嘯為例,許多人因為沒有完全理解,他們所購買財務商品的風險,導致無法彌補的痛苦。在往後的10餘年,我們更責無旁貸要讓一般大眾了解,管理他們財務和退休規劃是當務之急。

2010年1月21日 星期四

20100123菁研營讀書會之淺見

以下係以書摘的分類,依序闡述小弟淺見。

I. 開拓視野

1. 跌倒就站起來:常有人說,「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我認為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每個人的學習方式、天賦、生活背景等條件不盡相同,然而台灣的制式教育大多只有一種評量方式,即筆試。舉例言之,某甲不擅長數學,某乙英文時文法題永遠都錯誤,這些人在學習過程中倒盡對知識的胃口,往後的生涯之路也會少了某方面的體悟;更甚者在台灣社會,就被定型標籤邊唾化。故此曾志朗院士說的好「從這裡跌倒,就從別的地方站起來。」您找到揮灑人生的舞台了嗎?

2. 在不確定中保持自信:世界本混沌。統計學主要分敘述統計和推論統計,分別為從大量資料抽絲剝繭,進而得到有用的訊息,佐以決策;和從某現象之部分群體推估整體的方法,對一般社會科學幫助很大。然對部份人生種種,多先有質化再量化,因而多接觸新的事物,即朱敬一教授所謂「不住相」,吸收多方知識,質量並重,我以為在不確定中,自信就會油然而生,而有自信的人最帥最漂亮。

3. 區分公私生活:以小弟服役的教育部說起,因為所有的役男皆集中住宿,且平常服勤時皆有接觸聊天。故觀察來說,大部分的人都採取「公私分明」,我猜想是因為中央機構動輒得咎,媒體記者就在旁虎視眈眈,非常容易成為眾矢之的,故對同仁要求極為嚴格,處事作風多保守謹慎。簡言之,表面功夫需做的滴水不漏,用層層禮節、官腔武裝自己。但一下班後,多數人皆判若兩人,在此不多贅述。故此小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我在上班的時候還是會偷耍白爛啦,哈哈。

4. 大致同「乙」點,最近很紅的「理盲」,竊可分析為下,讀人文社會的人面對滂沱氾濫的社會,需輔以科學素養,處事才有所依據;反之讀自然科學的同胞們需以較柔軟的角度看事情,才不流於枯澀乏味。針對小弟的論點 請各位同學惠予卓見。

II. 管理自我

1. 放下身段,親近員工:我認為適時的表現即可。李河泉老師有云,「主管跟下屬需保持一定距離,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此乃管理之藝術也,小弟資歷淺薄,不敢妄言評斷。

2. 校友聚會:此點的話見仁見智,倘若為風險偏好者加上事業有成,參加聚會乃拓展自我的絕佳時刻;反之,風險趨避者加上保守個性使然,在家韜光養晦實乃上策。我個人的處世法則,內為「努力做好自己」;面對外在指教則為「寵辱不驚」。因此只是一個老朋友的聚會,人比人氣死人,何必想的那麼複雜呢?

3. 用新的眼光看自己:新聞報導常對某些職業如:軍人、公務員、公眾人士、學者專家等,投以高道德標準。舉例來說,報導軍人喝花酒、擅離職守、違法亂紀的行為,但捫心自問,假若我們當下遇到誘惑、鼓動,我會真的把持的住嗎?但身處是非之位,當會被放大鏡檢視,無可厚非,似乎要檢討的是制度面/文化面的問題?

4. 明星與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並參閱李河泉老師的新書:客戶開發技巧七堂課。

III. 領導他人

1. 員工不只是個數字:以小弟所在的教育部為例,我以為該觀念可對比於「學生不只是名次(分數)」。以本部主管而言,最簡單(我認為也最不負責,最偷懶)考核活動、成效等的方式,即訂定所謂的量化績效指標,把所有現象分數化、給予等第、看金銀銅牌等等。然引發許多爭議的原因,歸根究底的原因乃「人」本身就無法量化,因此得到的「成績」參考價值為何?值得深思。關於此點小弟認為可師法芬蘭,參見陳之華小姐兩本有關芬蘭教育的大作,值得大力推薦,畢竟我們往後都會身為人父/母,是吧?我幻想的理想社會:每個人經過優質的教育洗禮,功利取向和汲汲營營不復見,往後不論在職場、情場都能尊重理解他人,那麼,「員工不只是個數字」的問題便不會發生了。

2. 以下我將「賦予期待,激勵下屬,和正面思考」,做簡單的統合意見分享。孫子兵法有云:「為將者,智信仁勇嚴」。劉邦初入咸陽之時,便跟民心浮動的居民們訂下約定,即約法三章的由來,果真軍民聞後皆拜服;即以「信仁」為本,輔賦予高度期望之成功案例。然激勵下屬,地形篇曰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用在企業內的主從關係再貼切不過。三國演義中空城計更是一絕妙典故,充分體現了「智勇嚴」之綜效;孔明臨大敵而不懼乃勇,籌劃出空城計乃智,令士卒百姓一切如常乃嚴;假若無正面思考,依兩方之懸殊,蜀必敗戰無疑。

IV. 建立原則

台大天文所老師孫維新,曾分享一個他當助教時的故事,哪時孫老師剛退伍,回學校物理系當助教,然而旁邊坐著是另一個同屆的助教,他是個虔誠的佛教徒。有一天中午休息時,他拿出個收音機,聲音開小小的,就足夠他自己聽而以,但老師發現奇怪的是,收音機沒插電,孫就很好奇的問他,他回道:「這是我自己的娛樂,我不能用學校的電。」走筆至此,小弟汗顏之至,因為我現在就是用教育部的電腦打此篇文XD,但也只好自我安慰說:我不是在打混摸魚,聊表心意。

回到主題,小故事大啟示,原則法則須自己明辨創立,如此才有資格引領群雄航向未知的海洋。

在往後的旅途上,冀望能跟各位攜手奮戰!

2010年1月19日 星期二

I WILL DERIVE(中文字幕版)


學過微積分的同學,看過影片後必定會心一笑。 作者用詼諧kuso的手法,呈現了初學者對於微分的不解。然而透過載歌載舞的方式,貫穿了考試流程的心境轉變。從求速度的極值,到類推於求加速度的最大值,迴異於制式教育的"邏輯演算",以影像與音樂大膽的行銷微積分。 實乃一上乘之作,大力推薦。

近來自我學習的心得(請點圖放大)

2010年1月10日 星期日

講演有感:孫維新老師談留學系列講座-你該出國嗎?






演講影片出處:http://speech.ntu.edu.tw/user/vod_search.php?srh_PID=1&film_sn=403&show=1&s_key=%AE]%BA%FB%B7s

本文開始:

首先老師以此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6zkZ3f8DnKs當引子,同學目不轉睛看完後,旋即爆出哄堂大笑。老師指出英文的重要性,否則就會發生片中的慘劇,雞同鴨講事小,錯把 thinking sinking XD,貽誤國家大事則笑不出來了。

整場老師以夾敘夾議的方式述說留學的經歷,他以寓言式的小插曲、穿插點綴獨特的笑話、融合標準的京片子、加上科學家的迷人思路風格、以及高潮起伏的劇情安排,讓全場同學沐浴於其創造的知識氛圍,悠然自得。

以下以整理後的形式條列呈現:

1.留學只是個手段方法,而目的是你到底要做什麼?

2.處事有原則,越不隨波逐流,進而才可引領大家前進。

3.行萬里路跟讀萬卷書一樣重要,年輕人多出去走走,將看的更遠、更深。

4.當懂得東西越多,對事物的本質有更深的體悟,往後在人生的道路上,就可以更順遂的做決策。

5.孫老師的座右銘:隨遇而安,認真做事。

6.期許每個人都能做到:博學、謙虛、有趣。

以上是我印象特別深刻的。


最近常問自己,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

人到底是什麼?當我們去除家庭、社會、文明科技後,還剩下什麼?

而原則又是如何制定的呢,可分為內定跟外定嗎?

隨遇而安,認真做事,中間有淺藏多少機率觀念的假設?

事物的本質又為何?而形上學真能解釋這一切嗎?

博學、謙虛、有趣;對比於能力、態度、幽默,如此質化事物怎麼連結呢?


我想,我的學習之路還很漫長,繼續加油!


後記:

托福老師chiao教授我寫作時,曾說:「老師應該有很多法寶可供學生學習,並且鼓勵同學思考,每一個人的體悟皆不盡相同。」因材施教,有教無類非常值得教育主政者再三咀嚼;然而「學你想學的」正是他常掛在嘴邊的話語。

這深深影響我的學習方式。

黃春明老師曾比喻台灣的教育像勞力密集的加工廠,再貼切也不過了。

引述如下:

目前的學校教育,就像過去勞力密集的加工廠,老師們就像坐在生產線上輸送帶兩旁的女工,學生就像由輸送帶送出來的電器商品的基座(chassis),什麼都還沒裝上。

他們從幼稚園一直到大學,經過這一條生產線,由沿途的老師拼裝電器零件,並做電流電壓等各種測試,不合規格的剔出線外,符合規格的看它是哪一所學校畢業出品,台大的就貼上台大牌,政大的就貼上政大牌。

而大部分的我們就是制式教育下的犧牲品。

自我學習、思考、沉澱,才能擺脫這不忍回首的遺毒吧。

2010年1月7日 星期四

濫情、理盲,危矣。




濫情、理盲,危矣。

怪哉濫情也
連日來疫苗接種風波,餘波蕩漾,真所謂「剪不清,理還亂。」各方專家、媒體、學者、乃至庶民多有激情演出。從電視名嘴批評疫苗有效度、安全性及少數不負責任、不專業之評論使然,再藉由大眾媒體的渲染擴大,誇大其辭,未多加求證。加上多數專家採取獨善其身之消極作為,以致廣大百姓對於攸關國家重大防疫作戰,及自身性命權益問題,無從依歸。有的悲憤、徬徨,更甚者,採取旁觀、不理,漠視的態度視之。

數據會說話
依據國光生技公司資料顯示,從生產疫苗之經驗;疫苗專用雞胚胎蛋來源、規格和檢測;疫苗專用雞胚胎蛋;疫苗生產製程;福馬林、柳硫汞標準含量;在接續的臨床試驗過程與結果,皆符合相關科學標準及法規依據。簡言之,科學證據顯示,此疫苗已通過基礎考驗,並非胡亂蹦出來的。然而是什麼原因讓重大的全民防疫蒙上陰影呢?

理盲人盲
因筆者工作需要,協助醫院至各機關進行接種疫苗程序,觀察下來,多數的民眾都持保留觀望態度,即便接種前也擔心萬分,深怕後遺症如電視媒體所說,「打完 就死亡」,更有民眾說,「XXX主委都沒有接種,這我也不太敢」,當下醫療護理人員回她,「他是XXX會主委,我是醫療(人員),看你要相信誰」,頓時該位民眾靜默不語。當然資訊不對稱引發諸多疑慮,是情有可原。且以科學的角度來看,死亡的因素組成複雜,單歸咎於疫苗值得商榷。如今以訛傳訛、道聽塗說卻讓立意良善的全民政策模糊了焦點。

持平來看,這單一個案只凸顯「理盲」之現象,但歸根究底還是教育問題。朱敬一教授曾於「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信」說過類似的話語,針對近來的疫苗接種,可推而廣之為「一般民眾有科學素養,面對滂沱氾濫的社會現象則能有依據,並能具體規劃。」對照此事件,不啻令人深思。


需產生「群體免疫效應」
小弟建議可從宏觀及微觀的方式雙管齊下。宏觀而言,廣邀法律、保險、醫學、和行銷之產官學「有志之士」,組成院級層別委員會,擬定一風險控管之機制,針對民眾之權益因素,制訂一安全賠償補救措施,精算後寧可高估而由政府預備金補貼。再者,第一線的官員面對外界的壓力責難,需沉住氣,忍辱負重,擇善而固執。微觀而言,須依政令擬定一可行、簡易、清晰、正確的行銷策略,解答民眾問題的機制。此疫苗類型需產生「群體免疫效應」(Herd immunity),即需要夠多的人施打(90%),對大眾才具有保護力。

施打疫苗刻不容緩,望主政者拋棄成見,全民共同努力,天下幸甚。

2010年1月5日 星期二

我的夢想




「人因夢想而偉大」,夢想似乎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本能,不管是透過文字、圖像、藝術、科學等等來表徵,我以為皆是人的自我意志的實現,也就是投射自我到大自然的「夢想」。「我夢想有一天,深谷彌合,高山夷平,歧路化坦途,曲徑成通衢,上帝的光華再現,普天下生靈共謁。」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在1963年8月28日華盛頓大遊行中,於林肯紀念堂前發表著名的演講「I have a dream. 」,誓言廢除當時的美國種族歧視政策,終使美國國會在1964年通過《民權法案》宣布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為非法政策,心情悸動的同時也感嘆世道日衰,人心沉淪。我時常做白日夢,想到要如何如何,且總有一番雄心壯志想改革這個社會。但夢想總是落於現實之後的,可反過來想,假若人沒有夢想的話,在這渾沌滂沱的社會不知會有動力前進,也許今日的努力,明日的我們就會活在夢想裡了。

待續....

2010年1月3日 星期日

淺譯:滑鐵盧大學之同儕計畫「樂樂X」(axHarmony姑且譯之)




淺譯:滑鐵盧大學之同儕計畫「樂樂X」(axHarmony姑且譯之)
-取代競爭,創造精算學習社群。

"axHarmony" Mentorship Program–Creating Actuarial Community, not Competi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Waterloo

作者: Ilya Eidenzon, Shirley Song 和 Rachel Zhang

原文出處http://www.soa.org/library/newsletters/the-future-actuary/2009/spring/fut-2009-spring-eidenzon.aspx

摘要:

滑鐵盧大學舉辦同儕計畫「樂樂X」,意圖以同學社群的力量,扭轉外界對我們的負面既定印象,同時凝聚系上的向心力,以期達到共存共榮的氛圍。而活動反應出奇的熱烈,不僅在同學間引發迴響並真正使大家團結在一起,取代了過往肅殺競爭的氣氛。

本文:

「你過幾科了?」這句話如魔音穿腦般陰魂不散。滑鐵盧大學的精算學生遇到此問題時,應根據他們「先入為主」的想法擬定對策。茲整理如下:

你的考試等級 他們的想法

副精算師以上(ASA+) 娶/嫁我吧
第四科精算建模(C) 你/妳今晚有空嗎?
第三科精算財務模型 來約個讀書時間吧 ;)
第二科財務數學 吃個午餐囉!
第一科機率 喔~我再找更有經驗的人~
沒過半科 一陣靜默….

但事實上,以通過科數衡量人的能力是一種謬誤。而滑鐵盧大學的競爭風氣其來有自,我們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精算科學之學術重鎮。更甚者,我們有跟業界進行多達六個實習產學合作計畫,然而經濟環境嚴峻下,並非每個人都有機會實習,限量是殘酷的Orz。自然地,考試通過與否?就變成為您脫穎而出的重要指標,試想代價何如呢?

學生被迫要通過考試,且考試多以筆試選擇題為主,久而久之學生變定型為考試機器人。換言之,考試領導教學,使得學生發展受侷限單一化。我們深信精算師必須是「多元」、聰明有趣。達到這些目標並不難,我們將推出一系列計劃使得同學能在快樂學習中培養技能。

2009年,精算社擬定乙項計畫案「樂樂X」,並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和環境,依照同學個別的性向、高低年級、和程度等配對,讓學生們兩兩互相扶持(mentee & metor),教學相長,進而融入精算大家庭。除此之外,二月中旬為低年級同學舉辦「相見歡」的迎新活動,期間提供帶領者(mentee)學習資訊的教戰守策,俾協助學習者(metor)探索大學學習生涯。活動中的破冰活動更是另一番高潮,帶領者(mentee)攜帶他們的簡歷並分享學習經驗,而相對地學習者(metor)則帶著一顆求知的心及滿腔熱血,最後在歡笑及樂烈討論中劃下圓滿的句點。

數據會說話,將近100人次的參與證明本計畫還算成功。但激動人心的是,我們取代了以往功利導向的氛圍,變成更有朝氣、活力的共榮社群;「你過幾科了?」這句話已不復存在。

以下是與會同學的真情告白:

“真實的經驗「眉眉角角」是最難獲得的資訊,但我在這邊竟然如此輕易的得到!謝謝「樂樂X」讓我能更有自信的準備未來,不管是面試的注意事項、履歷的撰寫、和其他相關領域的發展等,我想我更能從容不迫的迎接挑戰。

再者,我在這邊得到了最寶貴的資產-友情。我可以隨時跟學長提問,舉凡考試參考書的優劣、以及精算師的各種面向。我都能一一得到解答,這歸功於「樂樂X」這強大的社群,讓我更認清自己,最重要的是認識可以深交一輩子的朋友,一輩子。”
-TERRENCE Chin, 1st year, Mentee

“身為從電機系轉到數學的轉系生,我非常感謝其他帶領者(mentor)給我的寶貴資訊。我本來以為這是個靜態的活動,沒想到一切出乎我意料之外的熱烈。給我考p科最好的援助,真的很感激。可以的話,我會分享我學習的經驗及知識給需要的同學!”
-Aaron Fattori, 3rd year, Mentee

“許多同學沒有意識到,在職場生涯我們將會碰到多少以往的同學。我們在精算社的同儕共榮關係,讓我深深感受到滑鐵盧校友會跟人脈的重要性。”
-Minnie Green, 3rd year, mentor


舉辦活動的宗旨係扭轉外界對我們的精算形象,而過往的形象較為怪異。我們要再次向世人宣告,滑鐵盧大學精算學生不再是電影「遇上波利」和「心的方向」所朔造的呆頭鵝樣子!(註1)


我們辦此活動冀望造成「雪球效應」,藉著我們的計畫內容、提供同學們有正面學習的氛圍。此外,系學會舉辦的籃球比賽及撲克牌巡迴賽皆能凝聚來自四面八方的精算同好。

下一步呢?「聯繫X(Speed networking)」,是我們的重點工程,主要是針對溝通和聯繫所做的計畫,旨在增進社群的聯結,使我們緊密在一起學習。

所以將來有人問「你過幾科了?」,請他們先抽號碼牌吧!

註1:這兩部電影裡面的男主角都是精算師,當然他們的個性設定也是外界給予我們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