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may have a blazing hearth in one’s soul and yet no one ever to sit by it.
Passersby see only a wisp of smoke from the chimney and continue on the way
在靈魂的一角可能有著一座燃燒著的火爐,然而無人前來取暖;過客只瞥見煙囪的一抹輕煙, 又匆匆繼續他們的旅程”
文森.威廉.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
聲明在先:本身毫無藝術慧根,學校時期的美術功課,皆是左右的同學代勞,小弟則以數學作業回報。然對於服裝時尚品味也是如此,從小到大的治裝重責,往往都交由母親與女友購買,本身便欣然穿之。對我來說,「實用性」通常擺在第一順位,其它的因素則馬馬虎虎,別特別突兀即可。有好處、有壞處;發生很多趣事,醜事也不少。在此因跟主題無甚相關,不多贅言。
回到歷史博物館。深吸一口氣走入主展場,為一棟古色古香的中國古建築,映入眼簾的是雕龍畫棟、揮灑淋漓的字畫;聞到的是陳年老木的芬芳,香氣逼人。拐個彎,來到的是一三坪大小的入口大廳,極簡風格的展廳,點綴著梵谷的大作,不特別突出也不搶鏡,適得其所。
與女友商量後,便租借了11點鐘的定時導覽。等待的同時,我便把事前準備的相關資料取出,沒想到卻被女友吐槽,「這些我之前在圖書館都看過了。」讓小弟折服不已阿。
11點鐘一到,一群人簇擁著講者,展開了梵谷的巡迴之旅。
講者為了顧及像我此般的「藝術文盲」,特別講解畫作的基本賞析、好壞區別,諸如:構圖的主題、對比的強弱、質感的呈現、景深的表達等,兼穿插解梵谷當時作畫的心境、遊歷經驗、各地風土民情,讓觀眾有如親臨現場,目睹梵谷臨摹,浸淫於跌宕起伏的靈魂。
本次的展覽係依畫作年份依序展出,可一窺大師的蛻變歷程,當然想要欣賞大師巨著的客倌們,也可直衝最後南法奧維時期的展區。但我個人偏好欣賞其成長過程,從素描、速寫、版畫等黑白青澀作品,交織的正是梵谷本人的辛酸血淚史;從失戀、生意失敗、入學被拒、無人賞識、漂泊流離。
以一個正常人的標準,他簡直是無可救藥。但,這就是「梵谷」。
“Painting is a faith, and it impose the duty to disregard public opinion.
繪畫是種信仰,不在乎世人的意見是其必須肩負的使命。”
這句話震撼我心靈,不斷再我腦海裡盤旋。做學何嘗不是如此,假若依附著考試或目的的唸書,那念出來的東西倒底為何?是屬於自己的嗎?抑或是人云亦云的膚淺知識?
事實上,梵谷早年的作品多繪畫社會底層的農夫、礦工、漁夫等。他多採以暗色性的色調,隱而不晦的傳達他的理念。我認為「終極人道關懷」,正是他想在那大動盪後工業資本時代,精確地對剝削、奴役的社會底層人怒吼;但相對於普羅大眾而言,終究是不討喜的。其中我喜歡一副畫是漁夫的畫像,形容枯槁的雙頰凹陷,帶著經歷風霜摧殘過後的粗糙皮膚,但是炯炯有神的雙眼,似乎訴說與大海搏鬥後的倨傲。可是真實的意象更是難以言喻。
而在巴黎時期,受到日本浮世繪的影響,抑或我猜想巴黎本是熱情洋溢、色彩繽紛的城市。畫作漸而明亮、色調大膽、構圖更顯恢弘。如今膾炙人口的許多畫作,大多是出自於此時期。當我看到「普羅旺斯的林間路」,當下被震懾住,久久不能忘懷;其意境之高,以我凡夫俗子之輩所能領略一二。
“I dream of painting and then I paint my dream.
我夢想著繪畫,我畫我的夢想。”
但是夢想總是落於現實之後的。他最終鬱鬱不得志,在麥田舉槍自盡,結束了他37年短暫的人生,也留給後人無數的追尋。
後記:最終不免俗的要逛逛(其實被強制的,因其展場路線就是如此)周邊商品區,winnie買了一些印有向日葵小花、等等名畫的文具、小物。閑逛的同時,時而喜上心頭,看著她滿足而喜悅的神情。
我心想,夢想就從身旁,簡單的幸福開始吧!